基于生学堂监测数据 提升学生古文阅读能力探究 |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李友辉老师

类别:公司新闻 | 作者:管理员 | 日期:3 年前

01案例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进行评价与监测,如何利用这些大数据以提升教学质量已是当务之急。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作为绵阳教育局直属学校,自2013年绵阳市教科所推广生学堂APP以来,便一直将生学堂作为教育教学监测数据的平台。


该APP是一款专门为中国学生打造的高效学习应用,不仅能实时查询学生的考试、学习中的各种数据,还能通过手机客户端清楚、直观地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板块或能力层次上的问题。通过网上阅卷的方式,逐步建立学生学业质量数据库,构建科学、高效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方法体系,形成“生成数据——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后测检验”的循环模式。


通过监测实证数据,对课堂教学提出导向性的建议和要求。学校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着数据监测与分析,期望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考试、成绩的监测,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动态,从而能够更为精准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教学上的“精准扶贫”策略,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02案例描述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阅读与鉴赏)”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语言载体,是传承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媒介。但是,随着社会文化的革新,以及时间的推移,文言文中相应的文化背景、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等都与学生生存的环境存在着巨大的时空距离,文言文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词法语法等方面与学生现实语言交际之间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因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而课堂上,文言文的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即使为了应付考试,硬着头皮学了,大多数学生也感到学习起来十分僵硬,因而兴趣不大障碍很大。因此,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一直不高。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0届27班是一个新组合的复读班级,全班70人,其中男生41人,女生29人。以2019年9月的入学考试成绩来看,学生语文成绩普遍较低。尤其是文言文部分的得分,选择题平均分为4.3分,文言文翻译平均得分为2.8分。大量学生不仅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失分,甚至在哪里得分都不清楚。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利用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生学堂)监测数据提升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则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03案例分析


1.利用数据反馈信息调整课堂教学策略


绵阳市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生学堂)的管理功能,能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年级组及老师对相关管理数据的综合运用,为科学化、智能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教师通过手机移动端,可以实时查询学生考试、学习中的各种数据。


以所带班级近两次考试为例:


题号

分值

学科

分值

平均

得分

10:

断句题

3

1.22

3

1.41

11:

文常

3

1.31

3

1.5

12:

文本

理解

3

0.96

3

1.32

13:

翻译

10

4.32

10

4.96

总计

19

7.81

19

9.19


上图是追踪笔者所带班级近两次的月考文言文部分的得分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部分的得分一直都不高,连百分之五十的的得分率都达不到。从上图显示,9月月考部分学生对文本理解、翻译等知识点把握得不是特别好,通过app数据信息反馈,笔者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策略,针对学生较为薄弱的知识板块,进行强化训练与巩固。从2019年绵阳一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之前的薄弱部分稍微有了些提升。


这就说明教师的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是正确的,只需要保持即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不需要过于焦虑,因为大数据反馈的结果对未来教学效果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2.基于大数据分析变革课堂教学互动方式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单回路”的学习,即教师给予,学生接受。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上课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这是一种低效率的单方向的传导过程


特别是文言文阅读部分,因其语言表达形式、表现方式、词法语法等方面与学生现实语言交际之间也都存在隔膜,加之隐藏在古代诗文中的微言大义,又增加了学生认知理解的难度,学生因而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一定的排斥、疏离、拒绝的心理。而课堂上,文言文的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大多数学生也感到学习起来十分僵硬。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会或者没有条件来通过学生的具体水平、成绩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或者方式是否是恰当的。不能从学生身上获得真正有用的反馈信息来改变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行为。只是通过每天判一判学生的作业,看一看他们考试的成绩,而无法得到学生动态的数据,更无法得到改变我们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有价值的信息。


于是,我们的教学可能是纪念甚至十几年都在重复相同的内容和动作,因为我们不知道学生究竟是如何进行学习的。所以说,传统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单回路的方式,根本没有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此外,我们的教学内容在编排上,考虑的是处于平均水平的学生,而这种水平的学生其实在现实中可能根本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我们的教学没有照顾到“好”学生,也忽略掉了那些“差”学生,甚至连我们认为的中等水平的学生,也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是平均后虚构出来的群体。所以,我们传统的教学根本没有针对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设计,没有反馈或反馈较少,从而更谈不上有概率预测的一种教学。


日益强大的互联网、多媒体及app软件等为师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灵活的学习和探索空间,求知的视野被极大拓宽;日益频繁的师生活动及社会互动被大数据予以记录、分析和共享,教育环境的时空界限和信息隔阂得以打破;学习与生活、教育与社会不再被孤立,学生、学校与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为接近。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互动方式的变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同时也是思想的变革。大数据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行为,以及及时反馈给教师的教学信息,从而引起他们的思考和改变,形成双向回路,实现真正的“互动”,这才是教学质量监测平台(生学堂)监测数据的真正价值。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学质量监测不仅对规模庞大的数据进行全样本分析,得到一般规律,更重要的是很能体现个性,它可以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变化,方便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调整课堂教学方式。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中举了可汗学院的一个例子:关于“半岛大学”的暑期班项目,他们使用可汗学院的数学课程教授来自旧金山湾区贫困社区的中学生。在课程一开始,一个七年级的女生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垫底,在整个暑期的大部分时间中,她一直是学得最慢的一个学生,但是在课程结束后,她的成绩是班上的第二名。


可汗对此感到好奇,于是调取了她完整的学习记录,查看她每一道习题和解题的时间,系统创建的图表对她学习进行的描绘,发现他很长时间都徘徊在班级的底部,直到在某个事件点上突然直线上升,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学生。


这充分说明,当学生以自己最适合的步调和顺序进行学习时,即使一个被看似没有能力的“差生”也是可以变为优等生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分析下,课堂教学互动变革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例子。如果这个女孩放在我们传统的基于小数据的教学课堂上,几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可能她就会被我们归类为“差生”,于是各种补习加各种辅导,完全打击了她的自信心,成绩的阴影甚至会影响到她的一生。而可汗学院的课程,利用数据监控了她的所有的学习过程,时间是一个连续的变量,针对她的特点设计了适合她的习题,循序渐进,激发出了她最大的能量。她完全根据这种个性化的定制,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不用去关注到其他人的学习进度与成绩。细思极恐,我在想我们的教育究竟扼杀掉了多少这样的人才?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认清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带给我们的课堂教学互动的变革,这种变革很多时候甚至不是技术上的,而是理念上的。在反馈与个性化的基础上,大数据的更大的优势就体现在了概率预测这方面了。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个体为提高其学业成绩需要实施的行为作出预测。比如选择最有效的教材、教学风格、反馈机制等等。其实,在小数据时代,我们跟学生家长所说的某些建议,比如您的孩子应该加强数学这方面的学习,您的孩子适合去学文科等等这些建议,其实也不是肯定的事实,也只是概率性的干预。


因为可能根据老师所谓的经验,这个学生选择学习文科,将来考上一本的可能性更高。而大数据与过去最大的区别是,我们是通过对事物加以测量和量化,以更高的精确度说话。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种预测其实是师生间互动的一种延续,我们对学生的影响不只局限于课堂上,而是延续到了未来选择的层面上,使得互动交流更上了一个台阶。


结语


教学质量监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为学校、为教师、为学生提升学业质量提供服务,监测的结果必须要转化成学校、教师、学生自我改进的动力,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监测结果运用的主体一定不是监测的实施者,也不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监测价值的实现更需要数据所描述的主体结合自身的实践进行自我改进、自我提升。


因此,在推进结果运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知:“一分监测,九分运用;一分预警,九分改进;一分外推,九分内驱”,要突出区域和学校针对监测结果的自主改进,努力推动监测结果的常态化使用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以内需为驱动的自觉行为。